顺巴出行本周召开安全例会 规范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筑牢应急安全防线

顺巴出行本周召开驾驶员及各部门安全工作例会,聚焦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效率提升,围绕 “规范信息报送” 核心议题开展专项宣贯与部署,旨在明确应急响应流程、压实责任分工,从信息传递环节筑牢行车安全与运营应急防线,为乘客出行与企业稳定运营保驾护航。​


明确信息报送时限与原则,打通应急响应 “快速通道”​
会议重点传达了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的刚性要求:一旦发生涉及运营安全的突发事件,相关责任部门及现场人员必须严格遵守 “双时限” 规定 —— 事发 20 分钟内完成口头报告,需第一时间向公司安全管理部及当日值班领导反馈事件基本情况;40 分钟内提交书面报告,详细说明事件发生时间、地点、初步原因及现场处置进展。

同时,会议反复强调 “先口头、后书面”“先报事、后报情” 的核心原则,要求现场人员优先传递关键信息(如是否有人员受伤、车辆受损情况、是否影响道路通行),避免因信息梳理延迟导致应急处置滞后,确保公司能快速启动对应预案。​

划定必报事件范围与报告要求,明确应急信息 “报送清单”​
为避免出现 “漏报、错报” 问题,会议明确了 7 类必须即时报送的突发事件范围,涵盖:车辆行驶中发生的交通事故(含刮擦、追尾、碰撞等)、车辆突发故障导致的抛锚或安全隐患(如自燃预警、制动失灵)、车厢内乘客突发疾病或冲突事件、因恶劣天气(暴雨、大雾、冰雪)导致的线路中断或运营受阻、站点设施故障影响乘客上下车、以及其他可能引发舆情或扩大风险的异常情况。

同时,会议细化了 “首报、续报、终报” 的具体内容要求:首报需简明扼要说明事件核心要素,续报应实时更新处置进展(如救援人员到达情况、乘客转运安排),终报应总结事件处置结果、原因分析及后续改进措施,确保每一环信息传递完整、精准。​

强调违规行为处罚与落实保障,压实应急责任 “最后一环”​
会议针对信息报送中的违规行为明确惩戒标准:对迟报、漏报突发事件信息,导致应急处置延误的,将根据情节轻重对责任部门负责人及现场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、绩效扣分;若出现瞒报、谎报,引发次生风险或不良社会影响的,将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,情节严重者调离岗位并依规处理。

此外,为确保要求落地,会议要求各部门指定 “应急信息报送专员”,负责对接公司安全管理部,定期开展信息报送流程演练;同时在例会后发放《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手册》,收录报告模板、联系方式清单及常见问题解答,帮助员工快速掌握报送规范。​

本次安全例会的召开,进一步完善了顺巴出行应急管理体系,从 “信息传递” 这一关键环节补全应急响应链条。后续,顺巴出行将以定期抽查、模拟演练的方式,检验信息报送要求的落实情况,持续优化应急处置机制,切实将 “快速响应、精准处置” 的理念贯穿运营全流程,全力保障乘客出行安全与企业运营稳定。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